top of page

诗意地栖居--墨尔本建房指南 之四:位置

  • Writer: ChocBrxwnie :3
    ChocBrxwnie :3
  • Mar 7, 2022
  • 3 min read


站在南半球最高的观景台Euraka tower上东望,约30公里远处是墨尔本郊游徒步的胜地 --- Dandenong山。 此山不高,但是运气极好的话,可以在Skyhigh山顶花园看到云海。山里一到秋季,红叶烂漫,点缀在遮天蔽日的各种桉树之间,衬托着各样民居。山间数个旅游小镇如Olinda,有着High tea、咖啡、特色Pie各种休闲享受。山里观大白鹦鹉、赏杜鹃花花园、爬一千级台阶、游墨尔本水源Silvan水库,等等,都是近郊家庭活动的好项目。 Dandenong山西边广阔的平原,直延伸到墨尔本CBD和菲利普湾,是墨尔本安居乐业的主要地方。这里众多著名的郊区小镇:山脚的Lilydale 和山腰的Belgrave,是城铁东线的终点站,喜欢林间山居的人的理想安身之处;交通枢纽、商业重镇Ringwood和Boxhill,后者才是维多利亚州真正的唐人街;Doncaster 和Glen Waveley,被一些华人称为墨尔本的两个风水宝地之龙头与龙尾,其实就是地势较周围稍高而已,当然,这两个区房价较贵与它们拥有维多利亚排名最高的公立小学和中学也有关系,尤其是Glen Waveley Secondary college(中学)把周边的房子价格抬得与其地理位置不协调地高;当然,排名最高的公立学校,Balwyn Primary school和Balwyn Seconday College(小学和中学),由于其地理位置比前者强不少,Balwyn区成了华人投资移民的最爱,与周边的Surrey Hills、Canterberry、Camberwell、 等等,形成了东区的核心,其房子虽然不能与深宅大院的使馆区Toorak相比,但是这些地方周边还有众多著名私校如Camberwell女子私校、Kew的MLC 女子私校,让它们和东北面的Templestowe这个名流显要豪宅林立的区,大有相互呼应的味道。 Euraka tower往南望,是千帆竞影的菲利普湾,沿海那些名镇如Saint Kilda、Brighton,往南延伸一直到Franskton和mornington半岛,是喜欢海风和沙滩的人流连忘返的地方。这些滨海小镇,要么过于繁华、要么过于遥远,繁华则贵、远则乱,不是我等爱安静普通人喜欢的地方。 CBD往西,立即是雅拉河和Maribyrnong河,天堑横卧,让墨尔本与西边广大的郊区,仅靠一座气势恢宏的西门大桥连接,所以进出城极为不便,上下班期间,这个大桥上堵车成了家常便饭。作为东区居民的我,除非是去旅行不得已,很少往西区去活动,感觉那是一个遥远的地方。可怜澳大利亚政府的效率真是低,一条连接墨尔本东西两片的地下隧道,讨论来讨论去,最后都快要实施了,结果临时因故取消,政府赔了几千万咨询设计费了事。从此东西相隔,还不知道要多久!当然,西区是工业区,像那个历史悠久的Yarraville,维多利亚风格的房子满街都是,唯一的遗憾都是满大街跑着重型卡车,噪音让人无法忍受。当然,Maribyrnong河畔诸多郊区,在奇特的Maribyrnong河谷衬托下,显出些与众不同田园风光。 交通的不便,让Williamstown 这样风景秀丽的小镇,都显得吸引力丧失不少,至于老区Atona、新区point cook,对于我而言更是遥远的代名词。 往北望,墨尔本cbd过去是墨尔本大学所在,再过去就是Essendon、Brunswick、Preston、Coburg、等等。北区相对东南区而言,稍微不那么受华人喜爱,原因有多种,作为一篇情感中立的小文,这里不便详述了。 总之,墨尔本东南有很多优势是不容质疑的,所以房价比其他区都高。那么CBD本身呢?记得不久前有国内同学向我咨询,是否在墨尔本市区买几套Apartment作为投资,被我断然否定了。澳大利亚人喜欢安静,住家都喜欢有前后院的独立房屋。一栋独立的房子占地面积600平方米,也就是一亩地左右:前院种花、后院养狗;中间是草坪、篱笆脚下种菜、角落搭个鸡窝、车库修个玫瑰门进出,便于打理花园和修理汽车的各式手动、电动、油动工具,是三五口之家的理想。只有年轻人、学生、单身汉才喜欢住几十层楼的apartment吧?房价的高低反映着那种生活方式受喜爱的程度,这也是墨尔本周末独立房屋价格涨幅远远高于楼房上的Apartment的原因。 尽管如此,我其实更喜欢墨尔本东北的雅拉河畔、郁郁葱葱的Donvale和Warrandyte,甚至想干脆住到Dandenong山间,过一种隐者的生活。因为正如大卫梭罗在他的名作《瓦尔登湖》或者译成《林间生活与公民不服从的责任》(Walden:Life in the Woods and On the Duty of Civil Disobedience)里边说,无论你定居在哪里,都无法避免与恶邻为伴。 不过,中国家长都有“孟母三迁”的的精神,选定居的地方,大都是为了给孩子选一个好学校。想起我们也是为了给儿子找一个“合适”的、并不见得是别人眼里最好的学校,屡次搬家。幸亏刚到澳大利亚那时,还只是租房而已,所以难度不大。不过也费了许多周折,此是后话。




コメント


Post: Blog2 Post

©2022 by Train of thoughts.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