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是第一位的----电影《林肯》
- ChocBrxwnie :3
- Mar 5, 2022
- 3 min read

这两天病假在家把电影《Lincoln》看了三遍。当电影中诸如Habeas corpus、obliterate、prosecutorial、prevaricate、insolvency、prerogative、abstention这样的法政大词象一块块板砖一样铺头盖脸砸来时,由一位黑人母亲平静地说出的话“I have never heard ask what freedom will bring, freedom is first.”让我最为感念。 应该说,斯皮尔伯格导演的这部政治大片几乎没有一个多余的镜头,没有一句多余的话,忠于史实,毫无丑化或者神化味道,堪称政治片的典范。 电影的主题是展现林肯为了通过美国宪法第13修正案 -- 俗称废奴法案 -- 而努力时体现出来的政治智慧。其中复杂的党派斗争通过这个主题,象剥桔子一样,慢慢呈现在观众面前。 所谓党派之争,归根结底是价值观之争,价值观之争,归根结底是利益和荣誉心之争。所以,无论是民主党、激进共和档、保守共和党,无论什么政治立场,都逃不出人性本质诉求。 奴隶制度触及很多人的利益,但也触及人类的起码尊严----即良知。战争也好、和谈也好;逃避也好、面对也好;权利固然值得人为之拼搏,但良知驱使人做更伟大的事情。因为人靠面包而活,但不仅仅靠面包而活。 当林肯劝说坚持天然平权的激进共和党领袖妥协以谋求废奴法案的通过时,他说,在通往北极的路上充满沼泽、悬崖、暴风雨,如果不能避开他们而一味坚定地望北极进发,哪怕陷入绝境,那么知道北极的意义何在? 显然,这是林肯的政治智慧,把他的理想和现实完美地结合起来了。 人生而自由,然而自由需要用妥协和战争两个东西来实现。该牺牲时,不惮于牺牲生命,该妥协时,也时刻顾及自私的人性。 显然,民主从来就不是什么理想的政治制度。但是它是最符合贪婪自私的人性的制度。为了三分之二的大多数,拉拢、结党、利益胁迫就无可避免。 利益和良知是这个世界进化的动力,任何一方的失衡,都是不详的前奏。为良知而牺牲利益者,无非知耻近乎勇。为利益而牺牲良知者,无非见利忘义。 这个世界几乎就是这两种人的世界,这两种力量的消长,就是人类文明进步程度的读数。而在这种力量之间,这位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的挣扎斡旋,是真正触及灵魂的拷问。 当林肯在提前结束流血战争和可能失败的废奴法案之间艰难选择时,他酸楚地发问,Do we choose to be born?这种拷问,因为触及生命的本质,便越发让人为之正色敛容。 我们的生命是自我选择吗?我们是生而平等自由吗?自由是我们的终极目标吗?这些无法用逻辑来推理的求证的问题,其实就是我们的信仰。 而我们的信仰,才是我们生命的航标。利益和良知,都是为信仰服务的。而在不自由的情况下,没有人能够发现自己生命的真正航标。 因此,无论生命的真正目的是什么,自由都是第一位的。也就是说,真正的信仰或者说救赎,需要自由作为第一前提条件。否则,所谓信仰,就不过是一种逃避或者精神麻醉剂。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