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之三种境界
- ChocBrxwnie :3
- Mar 6, 2022
- 6 min read

概要:爱是宽容的终极形式。所以,容忍比自由更重要。
作者:欧阳京
胡适说:“容忍比自由更重要。”我一直认为这是没有道理的。除非胡适能把宽容解释为如下三种: 1 、超越的宽容 我妻子在工厂上班。大家都知道,工厂里的妇人们,碎嘴的很多,成天家长里短的。那些很多10年级都没毕业的本地老大妈、还有各种途径移民而来的东南亚少妇,等等,都难免要在言语和行动上刁难一下新人。 妻子对这种情况,十分宽容。 首先,作为永久雇员,不像那些合同工和临时工那样,随时有失业危险;再者,在澳大利亚职业基本无贵贱,收入相差无几,干什么不重要,喜欢就好,一旦你喜欢自己的工作,就能接受工作难免会要带来的麻烦;最后,作为基督徒,她说自己实在不愿意与普通人一般见识,这是一种超越,才能容忍她们。 我有一个朋友说,她讨厌基督徒的原因,就是因为基督徒总是认为自己高人一等。 是的,基督徒都把自己看作神的选民,特殊的人群,所以需要把自己与世人圣别开来,去过一种超越的生活。但是,基督信仰的根本却是:没有人是因为自己优秀而得救,而是因为知道并承认自己是个罪人而得救。所谓罪人,就是不比任何人优秀甚至更败坏的人。他们同样自私、同样懦弱、同样虚荣。只是因信称义,才蒙拯救。 但基督徒的超越,只是结果,而不是原因。因超越而宽容,的确把自己高抬了,而忘记了作为基督徒的本质:你的得救,并不是比任何人高尚优秀、比其他人更成功、比其他人更努力;而仅仅是,你比其他人更有信心。 所以,我既为她的这种宽容忍感到宽慰,也不免有些担心。因为这种宽容,其实是一种骄傲,与基督徒的谦卑不协调。 2、谦卑的宽容 所谓谦卑,就是认识到,世界上除了拿撒勒人耶稣,没有一个义人(君子)。人都是自贪婪虚荣的,因为这是肉体生命的自然规律。既然自己和别人都是如此不堪,那么任何不宽容的行为,都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前些日子,网上传着一个文章,说人性是如何丑陋。评论区仿佛一万个鲁迅再生,纷纷对那些得一千想一万的人鞭笞鞑伐。可见,批评别人多么容易,道德优越感可以带来多少快感。 其实,大家只要扪心自问,自己处于那种情况能够做得多好,就会知道宽容多么可贵,谦卑是一种多么难能的东西。 我们动辄要批判国民劣根性,其实隐含的前提,就是觉得自己比“国民”高尚或者优秀。这种道德优越感,与其说是品德,不如说是虚伪。因为优越感,其实是一种自私自恋到无以复加的恶习。在这些人眼里,只有自己是君子、有良知,其他人都是毫无廉耻的小人。 道德杀人,就是这种不宽容的结果。 谦卑,就是知道自己也不过是个七情六欲,自私虚荣的凡夫俗子,方能宽容别人的七情六欲和自私虚荣。 这是宽容的第二重境界。 3、爱的宽容 因谦卑而宽容别人,是消极的。而因为爱而宽容别人,则是积极的。因为谦卑是一种无奈,不得已。而爱,则是主动的热情。 也因为超越和谦卑都是相对容易做到的,而爱则极为艰难。 耶稣死前说:“父阿,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 这种宁愿被害死也要宽容,绝不是因为耶稣谦卑。作为神的道成肉身,祂是洁白无瑕的,至美至圣的。祂这种宽容,是全然出于爱。 而人自然的爱出于肉体、出于自己。 肉体需要吃喝、需要享乐、需要光鲜,是全然败坏的。 你宽容你的孩子,是因为你爱你的孩子,你爱你的孩子,不是因为“孩子”,而是因为“你的”。 对于丑陋与邪恶的人,你就爱不起来。人皆美其所美,是其所是。 基督徒认为,一个人就像一个器皿,如果它是空的,自然无法供应他人。如果将它注满,它就会满溢。一个丑陋邪恶没有爱心的人,很多都是因为童年缺乏关爱。如果一个人整日被爱包围和浸淫,就会爱心溢出,泽被他人。 那么,什么才是爱呢?哥林多前书对爱的定义,不可谓不止于至善:“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作不合宜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因不义而欢乐,却与真理同欢乐;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可见爱有很多种表现形式。 夫妻之爱、父母之爱、儿女之爱、朋友之爱、甚至陌生人之间的爱,从关系亲密的角度,体现形式和内容都不相同。假如有谁说,我爱一个陌生人和爱自己的伴侣、父母或者孩子一样,没有人会相信。 爱的越深,意味着责任越重、负担越大。说爱一个陌生人是最容易的,因为你只付出了说一句话的代价,就可以让人开心地离开,从此别过,相忘于江湖。然而你要说你爱自己的妻子丈夫,那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因为这个时候,被动的责任、主动的关心;家务分担、忧愁烦恼、喜悦悲伤,等等,纷至沓来。耳鬓厮磨柴米油盐,一点点做得不好,对方就会起疑,担心对方是不是不爱自己了,或者爱得不够了。 对朋友,你只需要像孔子那样问自己一句: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对伴侣,你要问的却远远不止:谋而不忠乎?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可以说,夫妻之间三省吾身是不够的,你需要N省吾身,比如:你忘记她的生日了吗?情人节要送什么礼物?今年圣诞节假一起去哪里玩?她前两天不舒服,现在好一点了吗?她喜欢吃的东西买了吗?周末看部什么电影合适?等等等等,虽然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是哪怕一件没有做好,“爱”就会在对方眼里大打折扣。 有人说,夫妻不但要能共患难,还要能共富贵。共患难易,共富贵难,都是对爱的要求极高的缘故。 难怪有人说,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前者哪有后者万分之一洒脱! 所以没有爱的婚姻是恐怖的。夫妻之爱是最复杂难度最大的形式。说爱人如已容易,做到也不难,但是谁要说你爱邻人像爱自己的妻子丈夫一样,那只有两种可能:要么你邻居是个美女帅哥,要么你是个口是心非的伪君子。 同理,对父母、兄妹和孩子的爱,相对夫妻关系而言稍微疏远一点,是次一等的形式。然而亲情却也是人性中最天然的成分之一,在古代中国,这种天然成分被抬高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例如,墨子谈兼爱/博爱,孟子就骂:”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人的天性中也许没有贵贱,但一定有亲疏。亲情是人伦重要的一项,也是维系整个人类社会的纽带。当威尔杜朗特评价柏拉图在《理想国/乌托邦》中表达出来的消灭家庭、共产共妻的共产主义思想萌芽时说:“And above all he forgot that in abolishing the family he was destroying the great nurse of morals and the chief source of those cooperative and communistic habits which would have to be the psychological basis of his state; with unrivaled eloquence, he sawed off the branch on which he sat.” 大意是:家庭是伦理道德的温床,和社会交流合作习惯的主要源泉,是人形成社会乃至国家的心理基础。消灭了家庭,无疑就是消灭了建立一个正常社会的基础。 从这一点看来,孟子骂墨子骂得相当有道理。人不可能爱一个陌生人甚于自己的家人。“存天理灭人欲”的结果就是抱着最高尚的理想,做禽兽一样的事情,在这个事情上,朱熹朱夫子给了我们一个活生生的教训。 在我看来,朋友之爱,按孔子的话来说,“信”是根本,不嫉妒、不计算他的恶、多包容,锦上添花而已。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你对朋友有什么盼望?聚散随缘,你对朋友有什么需要忍耐?作为独立的个体,他又需要你什么恩慈? 布鲁图斯爱凯撒,但是他说,他更爱罗马。亚理斯多德也对柏拉图说,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 (你敢对你妻子说,我爱你但是我更爱墨尔本吗?或者说我爱你但是我更爱真理试试看?) 西方人口里的朋友之间甚至陌生人之间的博爱,仔细想来,其实就是孔老夫子口里的信义忠恕而已,要求和基础都是相当之低的。 说句题外话。忠恕信义,也是我交朋友的原则。“友直友谅友多闻”固然不错,“无友不如己者”也是很好的箴言,但是死守这些以自己利益为出发点的原则,那你一个朋友都不会有。而对朋友讲信用、不背叛、宽容、热心相助,就是对朋友乃至于邻人之爱的最高境界了。 因为有了这些爱,人才不会被欲望、嫉妒、怨恨、野心、虚荣、私念捆绑,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心灵自由。 而爱是宽容的终极形式。 所以,容忍比自由更重要。 2020年9月19日,凌晨 于佛蒙特
Yorum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