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宁做太平犬的世界

  • Writer: ChocBrxwnie :3
    ChocBrxwnie :3
  • Mar 6, 2022
  • 5 min read


概要:同情心是驱使我们走向文明社会的基本动力,因为“人皆有不忍之心”。对这种不忍之心的抹杀和屏蔽,无异于驱使人去追求肤浅的物质和肉体的享受,而忽略了人作为理性的动物的本质心理需要。没有同情心的社会,只能是一个成王败寇、弱肉强食的丛林社会。


我一直希望养条狗。 一来因为儿时养的“黑虎”,给自己留下了难忘的童年回忆;二来因为狗憨厚忠诚,能够陪伴儿女们幸福成长。然而,一直想,却一直未能如愿,原因也有两个。一,妻子生性怕狗,无论大小;二来想起养一条狗的代价不小,照顾伺候好的花费精力时间不说,物质付出也相当可观。在澳大利亚,一盒狗奶,比人喝的牛奶还贵,燕麦片加肉罐头的早餐,一买几十刀,狗粮一大袋,也要几十刀。打个预防针几百刀,狗梳洗一次,也要几十刀,等等等等。有人算起来,养一条狗一年的开销,大概在几千澳币,折合人民币好几万,而国内贫困地区的孩子,一年的生活费和教育费,加起来还不到这个数目,养狗甚于养人,于心难忍。 然而,这一次,家里一辆27年老的破车被毛贼偷走,加上最近各个附近小区入室行凶抢劫事件时有听闻。竟然说服了妻子,养只狗来看家护院,也好人仗狗势。 于是,我驱车千里迢迢,去新南威尔士州,一个偏僻的农村小镇上,领回来两只德国牧羊犬和拉布拉多的混血煤球,在朋友家先寄养,等稍微大点懂事以后,接了回来,让有恐狗症的妻子照顾。 两天下来,半夜牵狗出去拉屎拉尿、凌晨一面煮燕麦一面清理狗窝、白天伺候吃喝、陪玩训练,折腾得人筋疲力尽、手足无措。无奈之下,朋友怕狗被养成坏脾气,又接回到他家去寄人篱下了。 好不容易养了几天,多少有了点感情,这样分开,多少有点失落感。微信上还未曾吐槽,便看到刷遍朋友圈的杨改兰事件,心里的失落,顿时变成无边的伤感。我与养了几天的狗分开,尚有几分不舍,到底有多大的痛苦冤曲,才能让28岁的年轻母亲杨改兰,亲手杀死自己四个可爱的儿女,然后服毒自尽?! 心里第一时间想起的,就是“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可是眼下的中国,号称“几千年来未有的盛世”,绝非乱世,发生这样的事情,怎么也难以想象。 我承认我不知农村的疾苦。但作为中国农民的后代,我深知他们的韧性。正如我给外国朋友们介绍的那样,中国人,特别是中国农民,是世界上最为吃苦耐劳的人。他们的付出,变成全世界的财富。 在这边,每当听到有什么不幸发生的时候,大家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可不可以不起诉政府,例如,某社区有一个行动不便的妈妈,因为被春季护雏的黑鸟惊吓摔倒,便起诉市政厅,要求赔偿。而中国人,哪怕比这个不幸一百倍,也只是怪自己命不好,或者不够努力。然后默默地继续工作,承受生活的重担。从不去考虑,这是否公平的问题。 杨改兰杀子事件,显然不简单地是贫困的问题,因为无论是从我们国民生产总值这个正式角度,还是从周围朋友们生活方式的非正式角度来看,中国整体上已经不是一个贫穷的国家。然而,根据联合国标准,中国却的确有2亿左右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如果说,有人富到可敌国,有人穷困到杀子,这凸显的就是分配公平的问题。当然,笔者没有心情去在这里去谈福利国家以及税收等公平的建设问题。只想在沉痛之余问一问,在这个太平盛世,当我们在微信上晒吃晒喝晒玩晒幸福的时候,到底有谁想过,我们能做点什么,思考点什么,才能帮助这个问题得到能够解决?不为远大的理想,只为杨改兰这样的悲剧不再发生? 也许有人说,这样的问题,不是我们这些平头百姓可以解决的。那些伟大的思想者者,如雨果,他说:“共产主义解决了分配问题,而没有解决生产问题。”可是他都万万没有想到,我们中国的情况是“不患寡而患不均”,而且我们作为号称共产主义国家,居然恰恰就是没有解决分配的问题!中国人不怕穷,怕的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不公平。这何尝不是如此人类的共性?所谓人比人气死人,不公平,才是人心态失衡的最大诱因。 我不知道杨改兰杀子后自杀前那句话“这个你不理解”到底指的什么,但是,作为一个把一双儿女看得比自己生命还宝贵的父亲,我能够理解,一个年轻母亲做下这种毁灭与自我毁灭的事情,该是出于怎样一种对社会、对家庭、对人生的绝望心情! 绝望和毁灭,在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避免,死亡带给我们痛苦,痛苦之后如果依然冷漠甚至麻木,那么它比绝望和毁灭更为残忍。杨改兰事件,也就是一天的刷屏,官方迅速地采取了屏蔽措施。我在国外,虽然还能读到一些报道和评论,但在事件发生地中国,恐怕又要被众多新闻、绯闻、流言和蜚语所淹没。大家心情被激起的涟漪,必定迅速恢复到“太平盛世”所建议的平静和淡定。 当然,我痛恨官方这种报喜不报忧的专横态度,对苦难的思索,可以激发人的同情心,让它保持警惕和活跃。因为同情心极其容易在虚假的繁荣后面被虚荣、骄傲和自满所掩盖。而这种同情心,正如康德所言,是一切道德的先验基础。同情心是驱使我们走向文明社会的基本动力,因为“人皆有不忍之心”。对这种不忍之心的抹杀和屏蔽,无异于驱使人去追求肤浅的物质和肉体的享受,而忽略了人作为理性的动物的本质心理需要。没有同情心的社会,只能是一个成王败寇、弱肉强食的丛林社会。 我不希望我们的儿女,会生活在一个这样的社会里,这是我选择出国的原因之一。而杨改兰,却真的以无比悲壮的方式践行了我们的网络流行语“千万不要做中国人的孩子”。几年前,周云蓬随手拿起麦克风唱到:“不要做克拉玛依的孩子,火烧痛皮肤让亲娘心焦;不要做沙兰镇的孩子,水底下漆黑他睡不着”,2016年,杨改兰却拿起我们农村同样垂手可得的两样东西---斧头和农药,让她的孩子,不要再这样生活下去,甚至杀死自己,为的是让他们不要做自己的孩子。 一切类似“天堂里没有斧头和农药”的说辞,此时都显得无力和苍白。如果这些事情,不能让你真正行动起来做点什么,那就是对苦难的消费,被动的或者主动的消费。无论那篇文章《盛世里的蝼蚁》作者的出发点是什么,他至少告诉了我们一个残酷的事实,一个需要我们每一个人把同情心武装起来、保护起来,不被那些冒充我们家长的当权者随意没收的事实。而且我们必须要随时知道,中国是一个贫富悬殊到让人心痛的国家,这种贫富悬殊,是政治体制的原因造成,直白地说,是人造成的。 人变了,社会才会变。“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的世界,才跟着变。这是我写下这些反动文字的唯一动机。

Recent Posts

See All
因王怡生日,回复马青君诗文

马青君,你好! 读到你的诗里提到女贞树,突然想起小时候,村里池塘边上,那棵巨大的大叶女贞横长于水面的枝桠,让我们爬上爬下、跳水荡秋千,不知道带来多少欢乐。现在从卫星地图里看去,那棵树依然还在。我出国十多年,离开故乡几十年,现在的孩子,都用上手机了,还会像我们那时候一样,爬树...

 
 
 
落叶树

按:落叶树,是我很多年前认识的一个网友的网名,那时,我们在天涯,因为喜欢音乐剧《悲惨世界》,我计划把这个音乐剧翻译成中文,与落叶树一拍即合,交流甚多。 可是,翻译工作难度很大,进展很慢,我出国以后,与她联系就少了。直到有一天,传来了她病亡的噩耗。也知道了她的真名:罗颖姗。...

 
 
 

Comments


Post: Blog2 Post

©2022 by Train of thoughts.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