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唐诗PK记

  • Writer: ChocBrxwnie :3
    ChocBrxwnie :3
  • Nov 5, 2023
  • 8 min read

唐诗pk记 文/六神磊磊   


一、有读者埋怨我:你不是读金庸吗,最近怎么总写读政治的文章,有意思吗?给我来点有文化的!   


好吧,给你来篇有文化的。   


话说在唐代,有一些地方,是诗人们PK谁更猛的地方,就好像武林中的华山。   


当时,在山西蒲州有一个楼,叫做鹳雀楼,一共三层,挺壮观。   


沈括在《梦溪笔谈》里说,唐代很多诗人都一窝蜂跑到鹳雀楼去写诗。他们互相PK,看谁最猛。   


要知道,唐代是什么时代?是诗人一个比一个猛的时代,没有一点底气是不敢乱写的,估计宋江之流到了鹳雀楼,也不好意思把“敢笑黄巢不丈夫”之类的打油诗写上墙去。不像现在,阿猫阿狗都敢留个“某某某到此一游”。   


这一年,鹳雀楼来了一个大猛人,名叫李益。   


没听说过不要紧,记住他是唐代诗坛的一个大猛人就行了。   


读了其它诗人的作品后,李益冷笑一声,挥毫泼墨,留下了八句:   


鹳雀楼西百尺樯,

汀洲云树共茫茫。

汉家箫鼓空流水,

魏国山河半夕阳。

事去千年恨犹速,

愁来一日即为长。

风烟并是思归望,

远目非春亦自伤。” 


看着那挥洒淋漓的墨渍,李益嘴边浮现了微笑。他知道,这首诗会流芳千古。   


果然,这首诗被人们争相传诵:猛,真猛!   


然而,它居然没有成为鹳雀楼上最猛的诗,甚至连第二猛的都排不上。这不怪李益,要怪只怪唐代的猛人实在太多了。   


又一个猛人来到了鹳雀楼。他叫畅当。   


他读了李益的诗,却只淡淡一笑。八句?七言?有必要吗?畅当挥毫泼墨,写下了一首诗,只有四句:   


“迥临飞鸟上,

高出世尘间。

天势围平野,

河流入断山。”   


绝了。简直绝了。   这首诗,不但被认为压过了李益那首,更是让成百上千写鹳雀楼的猛人们没了脾气。   这叫其它的诗人还怎么写?还能写得比这景色更壮阔吗?还能比这心胸更宏大吗?   能!这是唐代,没有什么不能发生。   还有一个更猛的人飘然而来,登上了鹳雀楼。让我们记住他的名字——王之涣。   顺便说一句,这个猛人在《全唐诗》里只留下了六首诗,其它的都散佚了。关于他的资料很少很少。   王猛人登上了鹳雀楼。这里已经来过很多诗人,留下了无数名篇。它们都才华熠熠,猛气十足,犹如铜墙铁壁,封住了他的出路。   他必须再辟蹊径,再升逼格!   然而,猛人就是猛人。眺望着眼前的苍茫落日、滚滚黄河,王之涣拿起笔来,写下了四句: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就是大唐的气象,是大唐一代猛人的胸襟。   由于这首诗太猛了,以至于一千多年后的今天,小孩子启蒙学唐诗,往往第一个就要学这一首。      二、   王之涣先生也交了一些猛人朋友,其中最猛的有两个,一个是绝句猛人王昌龄,一个是边塞猛人高适。   猛人之间是互相不服气的。他们找各种机会PK,看谁最猛。   王昌龄可不是一般人。李白的七言绝句恐怖吧?想想“朝辞白帝彩云间”“故人西辞黄鹤楼”就知道了。但是王昌龄的七言绝句恨不得比李白还猛。“七言绝句,古今推李白、王昌龄”“ 天生太白、王昌龄以主绝句之席”。   高适,也是个大猛人。岑参的边塞诗恐怖吧?想想“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就知道了。但是高适的边塞诗恨不得比岑参还猛。别告诉我你没听过“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猛人杜甫是怎么评价高适的?“独步诗名在”!   可想而知,要pk掉这两个猛人,让他们彻底服气认怂,多不容易。   但是我们的一代猛人王之涣做到了。   这一天,下着小雪,三个猛人跑到一起吃酒。忽然酒楼上来了几个美丽的梨园女子奏乐唱曲,唱的是当时最流行的诗,相当于现在的流行歌曲。   绝句猛人王昌龄主动挑起了pk。   他说,我们三个都很猛,但到底谁最猛呢?不如今天比一比,这些美女唱我们谁的诗最多,谁就最猛。   另外两个都没有意见。于是,一段千古佳话就此开场。   一个歌女首先唱:“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微笑起来,伸出中指(我猜的,其实我不知道他伸的是哪根手指)在墙壁上画了一道:“我一首了。"   又一个歌女唱道:“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   高适也伸出中指画墙壁:“我也一首了。”   王之涣只是浅笑着,虽然落后,但并不慌张。   又一歌女开口唱了,又是王昌龄的一首绝句。王昌龄得意洋洋起来,提醒王之涣:“喂,我已经两首了。”   这时,一直很安静的王之涣终于表态了。他说,刚才这些歌女档次不高,她们唱的曲子怎么能算呢?   他伸手指向最美丽的一个歌女,微笑着说:“如果她唱的不是我的诗,我就承认自己是撸瑟;如果她唱了我的诗,那你们就拜在我座下,拜我当老大吧。”   终于,轮到这个最美丽的女子唱了。   只听她唱的是:“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寂静。死一般的寂静。   王之涣回过头来,微笑着看着王昌龄和高适。这首诗正是他的不朽名篇《凉州词》。   我们不知道,王昌龄和高适有没有当场下拜认老大。   但我们知道,后来的文艺批评家们争论哪首绝句是唐朝第一猛,费了很多口水。   明朝的文坛霸主李攀龙说,要数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最猛;   继任的霸主王世贞说,是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最猛;   但清代的大才子王渔洋不服。他抱来了四个重磅炸弹,说每一颗都可以把你们的那些“最猛”炸了。   这其中,第一颗是王维的“渭城朝雨浥轻尘”;第二颗是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第三颗是王昌龄的“奉帚平明金殿开”;而第四颗,就是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   是的,王之涣只留给我们六首诗。   但已经足够了。   我们不能要求更多了。      三、   接下来出场的大猛人,叫王勃。   又是姓王的。   那一年,洪州都督阎伯屿坐镇南昌,新修了一个楼,装潢极其豪华。那时候也没有什么八项规定,阎都督大张旗鼓请客吃饭,招待宾客。   当时干部吃饭也要讲格调,不能搞海天盛宴,而是要请一些有文化的人来镇场子。有一个年轻人被邀请了,他就是王勃。   顺便说一声,王勃是初唐大名鼎鼎的“四杰”之一,其当时的江湖地位,相当于东邪西毒南帝北丐。   关于四杰的排名顺序,争论很多,有人说是王、杨、卢、骆;有人说应该是王、骆、卢、杨。但不管怎样,一千多年来,没有任何一个批评家敢不把王勃排第一;再过一千年也不会有。   他那一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足够砸死唐朝好多猛人。   话说阎都督请吃饭的时候,号召大家以自己的新楼房为题写作文。   他真是想搞作文比赛吗?错了,他是想借机会夸耀自己女婿吴子章的才学。他事先已准备好了一篇作文,打算在席间让女婿拿出来,把大家镇住,就跟贾政在大观园里让贾宝玉题写对额的意思差不多。   在座的客人又不是傻子,不敢抢女婿的风头,都推辞不写。   女婿得意洋洋,正准备把已在胳肢窝里捂热了的作文掏出来,忽然,二十多岁的王勃站了起来:“我写。”   阎都督当然很不高兴,拂袖而去。   坐在帐后,他越想越气,忍不住叫手下去看看那个小子写了什么。   不一会儿,手下来报告:“他的开头是‘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都督嗤之以鼻:“不过是老生常谈嘛”。   一会儿,手下又来报告:他写了“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都督沉吟了,他感觉大事不好,自己的女婿要糟。   随着一句又一句传到都督耳朵里,都督的脸已涨成猪肝色。   终于手下又跑来报告了:“他写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都督终于崩溃了。“天才,天才啊!”   阎都督的这座楼房,叫做滕王阁。王勃的这篇作文,就叫做《滕王阁序》。   女婿被王勃抢了风头,无比愤怒。他指责王勃的作文是抄袭自己的。   为了证明自己是原创,他凭借过目不忘的特异功能,把王勃的作文流利地背了出来。   背完之后,他冷笑着盯着王勃。客人们也窃窃私语,怀疑王勃抄袭。   王勃不慌不忙地问女婿:“吴兄记性真好,佩服!佩服!不过我的作文末尾还有一首序诗,你知道吗?”   女婿傻眼了:还有诗?什么诗?   于是王勃起身挥毫,文不加点,写下一首序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又是寂静。死一般地寂静。   女婿羞愧地退下了。他终于知道,自己今天面对的绝不只是尘世中一个迷途小书童。   王勃只活了二十六岁。在一次南下去看他父亲的时候,渡海溺水,受到了惊吓,挂了。   我们不知道,如果他活到六十二岁,会猛到什么程度。可能是他猛得老天爷也看不下去了,怕以后的文学史没法写了,让他挂掉算了。     四、   诗也是有套路的。写着写着,猛人们就逐渐发现了一些创作的套路。   比如,想成为唐代最猛的诗,最后一句就要用否定的结尾。   朱自清说,八首最猛的唐诗绝句,它们的结尾全部是否定式的:   “西出阳关无故人”“不教胡马度阴山”“两岸猿声啼不住”“玉颜不及寒鸦色”“醉卧沙场君莫笑”“春风不度玉门关”“不知何处吹芦管”“商女不知亡国恨”。   难道这种套路就不能打破吗?   能。   这一年,一个孤独的诗人来到了苏州。他叫张继。   他的名气不大,和之前王勃、王之涣、王昌龄、王维、李白、高适、李益等猛人比,他只算是个小诗人。历史也没有详细地记录下他的生平。   我们只知道,他一生不太得志,快50岁才有了正经职位,长期在外漂泊。那一个夜晚,在苏州,他很想家。   大雾弥漫的晚上,他睡在船舱里,思想着故乡和前程,辗转反侧。   不知道是什么魔力,让这个一直好像并不太猛的诗人小宇宙爆发,写出了一首超级猛的千古名诗: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清代的蘅塘退士编了那本著名的《唐诗三百首》,只选了张继同学的一首诗。   他只能选一首,因为张继流传后世的诗本来就很少,也都不太猛;但他也不敢不选这一首,不然他的《唐诗三百首》要被骂死。   有不少人坚持说,这首诗是唐代第一名。   就是这一首诗,让毛宁哥哥唱了又唱,余秋雨伯伯含泪赞了又赞。   写完这一首之后,我不知道张继是否喷出一升鲜血,大叫一声,毕生功力散尽,倒在船舱中;就好像王真人竭尽全力发了一招一阳指,破了蛤蟆功,然后倒栽葱倒了下去。   倒下去的时候,他应该是微笑着的:   我作为一个小诗人,却写出了诗歌史上最伟大的作品。   谁说结尾要用否定句,才能写出猛诗?   人,一辈子有这一次巅峰体验,足矣。

 
 
 

Recent Posts

See All
The Mask of Covert Superiority

In the subtleties of everyday interaction, we often observe patterns of behaviour that, while socially acceptable or even rewarded on the...

 
 
 
雅拉河遐思 之三

近日瞎忙,胡乱读书,只字未写,对不起“笔耕不辍”这个成语。 周日从雪山回来,累得倒头就睡,第二日凌晨赶早班,在小站候车,看见荡德农山上日出,美丽的霞光辉映着满天的云彩,竟是难得一见的冬日清晨。车到里奇蒙,再瞥见整个墨尔本城沐浴在冬日暖阳里,心里不由得升起一种甜蜜的感觉。 ...

 
 
 
雅拉河遐思之二

这些天来,一面等待,一面百无聊赖地混日子。上班仍旧是忙的,抽不出时间看书学习。零碎的时间都花在微博微信这i样的碎片式阅读上了。 晚上,除了陪女儿玩,哄她睡觉,剩下就是跟美剧《The Big Bang Theory》,偶尔练练大提琴,可兴致已经不如从前。 ...

 
 
 

Comments


Post: Blog2 Post

©2022 by Train of thoughts.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