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平庸让我心惊胆颤---电影《Boyhood》
- ChocBrxwnie :3
- Mar 8, 2022
- 4 min read
Updated: Apr 23, 2023

电影《Boyhood》花了12年时间,讲了一个美国少年从6岁到高中毕业进大学的经历。虽然此片获评甚高,但是由于中西家庭、社会差异如此巨大,在我看来,竟然觉得乏善可陈。 唯一让自己触动的,也是自己最近常常为之感叹扼腕的,就是这世界普遍平庸的生活。 Mason的妈妈其实是个不错的母亲。因为与丈夫不合,带着两个孩子做起了单身妈妈。”我们并不是不爱对方了,只是觉得无法在一起生活。“这应该是所有单亲父母在孩子问及离婚的时候最理想的答复。 十二年,一个女人的生活是这样的:离婚、带孩子、送孩子上学、结婚、读书、再离婚、找工作、结婚、再离婚,最后将两个送孩子上大学.......最后,进入空巢的中老年,连到底结婚没有,都已经不再重要。 然而,在妈妈看着空荡荡的房子,儿子已经住进了大学宿舍,去和奇特的roommate开始恣意翱翔时,空巢老妇的眼泪潸然而下。 “你的Boyhood,就是我最青葱的一生。你人生的开始,却就是我母性事业的正式结束。我用平庸的生活,写好了你将来之辉煌的前言。” 我想,这十二年的Boyhood,大家都在用无尽的平庸,在赌一个属于别人的未来。想起来儿子刚出生时我说过的话:“我绝对不会打儿女。”十多年过去了,儿子也进入了teenager行列,我为自己没有在儿子身上兑现承诺而羞愧难当,也为自己这十三年不堪回首的家庭教育而心痛难忍。 不能说美国的教育没有功利心。这在Mason的老师在摄影课上大义凛然地教训他的时候非常清楚:你想要成功,就得付出比那些99%的非成功人士要多的努力。中西差异的关键,在于对成功的定义,以及在成功的路上,父母所扮演的角色的不同。 我很喜欢Mason妈妈的温柔的样子,尽管她在心急如焚的时候也会提高声音。但是在忙于操持家务,为儿女教育劳心治愈,自己还不忘自己的教书事业,开导晚辈,让人难忘。 而父亲Mason Senior看起来也还是个有趣的男人。和绝大多数男人一样,他向往自由,关心政治,爱好体育、音乐,对孩子也是满怀父爱。他基本上两个周末就带孩子们去公园玩,开这老爷车出去兜风。在女儿过了青春期,还叮嘱女儿要记得用避孕套,千万不要怀孕。貌似一个开放、明智的好父亲。唯一的不足,就是他也是属于一事无成那种人。最后,也像千万个庸庸碌碌的男人一样,再次结婚生子,甚至忘了很久前要把老爷车送给儿子做16岁生日礼物的许诺...... 可是,到底什么才是成功的父母?什么样的童年,才是有价值的童年?每一个人的童年都是值得回忆的、值得反思的。如果我们可以重来,几乎没有人会说,我的童年,甚至我的一生,会想那样度过,没有人对自己的生活完全满意。 作家朋友冉云飞对女儿的教育,让他写了一本书“给你爱的人自由”,其中我记得深刻的,是他对中学生女儿恋爱的支持,他帮助女儿给男友选礼物,甚至试图过问女儿给男友写的情书。显然,冉云飞应该不是一个平庸的人,可这并不意味着,其他人就可以复制他的教育方式。 在我看来,自由的代价无比之高,能不能给予,或者能不能随便给予,都是一个问题。西方教育的观点是,对孩子要约束,但是要在爱里约束。此话西方父母嘴里说起来容易,中国父母手上做起来无比之艰难。 普通的共识,是在儿女18岁成人后,便拥有完全的自由。之前,则必须接受父母的纪律约束。这是父母的责任,比给予自由更为沉重的责任,压在很多中国父母脆弱的肩上。 你可以去Camping,偷偷喝点酒,抽根烟。你甚至可以和朋友们晚上出去Party,和女朋友发生性关系。但是这些都要在父母同意的名义之下,而父母,只要你不能把儿女像坐牢一样关起来,你怎么又能管得了一切可能发生的事情呢?----当你看着孩子慢慢长大、发育、脸上冒出青春痘、嘴上开始长出毛茸茸的胡须、开始对异性充满兴趣、开始行为古怪......作为父母,我们能做的,就是为他们做好的生理和身体的安全教育。 我们可以忍受一切,唯独不能忍受儿女没有出息。 因为,平庸对每一个人而言,都是不可接受的形容词。中国人的理想生活,总结一下就不外乎是“成功富足,家庭幸福“。在这种生活哲学下,我们一切努力,包括为自己的努力,为儿女的努力,都充满了无法言传的辛酸。 我也曾尝试言传身教,因为那是最好的教育方式----你想你的儿女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你自己先成为那样的人。例如懂得保护女人、懂得尊重他人,慷慨、善良,温柔,和蔼,勤奋,具有同情心等这些这个世界公认的优秀品质,那么你先去获得这些优秀品质。 可是,老实说,在这条路上,我们也是和其他任何事业路上一样,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无论你如何优秀,其实我们满心渴望的,还是这些优秀品质所能带来的自己和儿女的成功,否则等于零。可是,有多少人有能够真正理解”平淡而不平庸,激情但不激荡”才是真正幸福,才是拥有这些优秀品质的最终目的和生命归宿?或者,有多少人能真正理解儿女们也许会拥有完全和你不同的幸福观价值观这一事实? 在所有的父母子女关系中,与其说儿女的平庸和没出息,不如说是自己的庸碌和恶俗,让你更为胆颤心惊。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