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与独立中文笔会笔友谈海外民运之八

  • Writer: ChocBrxwnie :3
    ChocBrxwnie :3
  • Jun 11, 2024
  • 8 min read

田先生  ,杨兄:二位好!


先读到杨兄的详细回复,非常感谢兄台这种不厌其烦的讨论态度。但是我感觉兄台对我的长文有点误读,所以觉回复有点困难,需要花点时间慢慢考虑 。


然后又看到田先生的回复,略有些感想,所以就先答复一下,也许还可以顺便厘清思路。


首先,田先生称我为老师,这太过于客气 了。网上交流,大家都是本着谦虚诚恳的态度,但是我才疏学浅,万万不敢以师自居 。


说实话,我读的哲学书不多,尤其是中文哲学书,除了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和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没读过几本。所以,我对“权力意志”这个译法的来龙去脉很不熟悉,只是模模糊糊地觉得这个翻译有误导,正如对中国把康德的Kritik der reinen Vernunft (The Critique of pure reason)翻译成《纯粹理性批判》一样不满,胸中有块垒难平,甚至有把他们重新翻译的冲动。


这种冲动,源自于我对尼采的喜爱。很多人喜欢尼采,所以希特勒喜欢也不足为奇。正如我上封邮件所言,尼采的文采之华丽、思想 深刻和学术之坦诚、尤其是他的学术坦诚,几乎无人可及。


叔本华提出生命意志说,认为生命意志是不可战胜的,他甚至举例说人要战胜生命意志,除非摒住呼吸。可是人能够摒住呼吸吗?坚持几分钟都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人不是热爱生命,而是无法抗拒生命 。我们被“抛”入这个世界,拥有了一个珍贵无比却毫无由来的东西,也同样无法抗拒地好奇、思考、探求并试图解释。(顺便提一下,《杀死一只知更鸟》这本书,有一个非常精彩的段落值得分享一下,问:你爱读书吗?答:我不爱读书,没人爱呼吸。)

权力意志,在我看来也是一个无法抗拒的东西。


先生说中国人对尼采有误解和批判,我是极力赞同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为了讨论六四,要先和杨兄及大家讨论尼采的原因,写了将近七千多字的邮件,就差赶上彭德怀的万言书和邓小平的万字悔过书了,很久没有这样写了,写起来收不住,长了一点,所以杨兄有误读,我也是理解的。


我认为先生对权力意志的理解是比较准确的,它是积极的、肯定的,向上的思想和品质。至于它被利用,(纳粹尊尼采为national  philosopher。)那不是尼采的问题,是希特勒的问题、是德国人的问题。我们不能因为刀可以用来杀人就认为刀的锋利是邪恶的,当然,有残暴如希特勒者,比如毛泽东,为了个人权力置亿万人民的饥馑甚至生命而不顾,这是邪恶的,但这不是尼采的错。而且,我个人认为,除了毛泽东,共产党里边还是有很多人,善良、理性并没有泯灭,如胡耀邦、赵紫阳、李铁映。甚至李鹏、邓小平、万里、乃至习近平,我们都没有必要将他们妖魔化,毕竟他们都是人,是父亲、是丈夫、是儿子,只是在一些国家民族的关键时期,因为各种文化、历史、国际环境、个人经历的关系,做出了错误的选择,而造成了不少人的悲剧而已。


我对尼采的理解和信服,来自于自己的观察和自省。尤其是后者,说实在的,哪一个人不追求卓越?追求卓越靠的是不断进取、不断自我超越、坚持 、恒心、并从这个艰苦的过程中逐渐找到真正的、发自内心的、不依赖于别人的行为或者态度的喜悦甚至幸福。


比如说,作为大提琴爱好者,我每日凌晨送孩子上学去后,遛完狗,总要坚持练习大提琴一个小时以上。当然,不是为了成为马友友,(我这辈子都赶不上他),也不是为了将来登台表演,而是出于对音乐的热爱,尤其是每天的一点进步带来的喜悦,让人觉得很满足。又比如我爱足球,虽然年纪增长,但是还喜欢在绿草如茵的球场上与那些人高马大的西人,拼身体、比速度 、争技术,一个进球、一次成功的防守、一次巧妙的传球,给人带来的成功喜悦是难以用语言来形容的。更重要的是,我是一个基督徒,出于对信仰的严肃,让我无法简单地接受任何片面的观点,所以我几乎要研究学习每一种哲学思潮 ,为的是让自己的思想更理性、更清明、更能说服自己。也许我可以效仿康德说一句:“没有理性的信仰是盲目的,没有信仰的理性是空洞的。”(康德的原话是:没有概念的直觉是盲目的,没有直觉的概念是空洞的。)也许,更加是因为苏格拉底的一句话,Life without examination is not worth living:未加审查的生活不值得去过。


正如大卫 梭罗在他的名著《瓦尔登湖》里所言:我们成为一个哲学家,不仅仅是为了微妙的思想,或者甚至建立一个学校,而是为了因爱智慧而按哲学的要求去过一种简单、独立,宽宏大量、信任的生活。


我们学习哲学,也是如此,为的是去过一种让自己满意、幸福的生活。“简单、独立,宽宏大量、信任的生活”这种态度适合真正的思考者。而博取别人的赞美、世俗的利益是未经审查的追求。尽管这些东西是大部分人所喜欢的,包括我自己,如果否认它们,就是一种不坦诚,但是,至少我们会慢慢认识到,真正的幸福,来自于自己的内心。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序言中就明确地表示,他“下山”的目的,不为任何东西,只因为他真心“爱人类”。这种超越凡俗、超越成见、超越自己和他人的伟大思想,真是尼采的一片赤诚之心,也是他写作的目的。他在《查》中说,只有用心血写作,才是他最爱的,而心血之作,是不能用消遣的方式来阅读的,那是对作者的侮辱。我们阅读尼采,首先也要有这种对待心血之作的严肃认真的心态,或者说,直面尼采的坦诚,尤其要直面自己的坦诚。


(爱人类,是一种博大的情怀,伟大的作品,往往会以这种情怀为出发点,例如雨果的旷世名著《悲惨世界》、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等等,我喜欢的诗歌里,如拜伦的名句:“I love not Man the less, but Nature more.”,又如泰戈尔的《飞鸟集》中精彩地说:MEN are cruel, but Man is kind. 这里泰戈尔把人类mankind分开,取kind的类和善良二意。只是我取其形式,我在我的译本里译成:人残忍,但大写的人善良。而不是人类善良。因为那样缺乏原有的诗意)


例如,尼采赞美权力意志,而摒弃“柔弱的、被压迫 、谦卑、他人优先、同情、自我怜悯甚至自我牺牲”这些所谓的基督徒品德。这就是一种极端的坦诚。所谓柔弱,我们都知道老子哲学,“柔弱胜刚强”;我们也熟悉“满招损谦受益”;我们也知道“想为人先者,必先居其后”、“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其实,这些所谓的品德,最后的目标还是要去变得更强、获取更多利益、去更好地主宰自己的命运、甚至别人的命运,其本质就是尼采笔下的权力意志。更不用说我们中国人古往今来无人可以超越的思想境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或者“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种追求极致的精神享受、灵魂上的崇高之愉悦了,它们其实本质上都是的权力意志的体现。


也就是说,尼采认为,基督信仰倡导的人生哲学、以及亚里斯多德的品德哲学、边沁的利益哲学、康德的绝对律令伦理学,都是为了人的这些目的服务的。例如,尼采在《超越善恶》一书里,到处讥讽康德,说他费尽心思提出绝对律令(Categorical Impreratives)这个概念,不是为了别的,而是为了反驳别人、让自己信服、让自己心安理、让自己与众不同、光彩照人罢了。


但是,尼采是个天才,不是个疯子到处攻击别人,若不是康德、休谟、甚至耶稣这些同样的天才,他是不会出手的。尤其是耶稣。他把耶稣基督视为他最大的敌人,处处贬低基督教,就是他深知,基督信仰中有些东西,他是很难战胜的。当然,看起来田先生对基督信仰有个人看法,例如您说基督教倡导消极、凡事交给上帝,自己屈从于软弱的肉体,得过且过。


作为一个多年的基督徒,我虽然有点边缘化,因为弟兄姊妹们都说我沉浸于哲学,但是我几乎可以保证地告诉你,真正的基督徒绝不是消极软弱的,基督徒的追求是真正的自由,而自由从何而来?圣经说,你们必晓得真理,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


只是,真理从何而来?耶稣说他就是真理,因为基督信仰的基本原则是,上帝就是爱,爱就是真理。爱自己、爱他人、甚至爱敌人。基督徒王怡说:“如果你不爱你的邻人,你对妻子的爱就是虚伪的。”说实话,王怡说过很多话,我觉得这一句非常深刻。你爱你的妻子,如果不是出于爱邻人那样同样的动机,那么你的爱很可能就是一种欲望、一种交易、一种妥协、一种利弊的权衡,而这种欲望、交易、妥协、权衡利弊,绝不是尼采笔下的超人(超越者)所以为然的。


基督徒、存在主义者先驱、哲学家基尔凯郭尔说,一切真理都是为人而真的真理。可见,他也是一个有点边缘化的基督徒。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他这种思想的精华处,即,绝对的真理是不可探求的,人生也没有确定性,正是这种不确定性,所以我们才有信仰的空间。可以验证的东西如1+1=2有什么可信仰的?只有那些未经验证的、神秘的东西,才让人信求、仰望,甚至满怀激情把一生献出。(一切真理都是为人而真,表达了两个至关重要的哲学内涵:1,真理是为人存在的,不是人为真理而存在。这体现了康德无比重要的人文主义思想。即“人是目的不是工具”。上帝爱人,没有人哪来的爱?2,没有绝对的真理,或者有,我们现在也无法发现;宇宙无限,无论我们发现多少东西、总结出多少规律,都会有将来的发现来颠覆已有的发现,颠覆已有的规律,正如爱因斯坦从本质上颠覆了牛顿一样。这两个哲学内涵,是存在主义的内核,所以基督徒也可以是存在主义者。)


基督徒,其实和尼采一样,也是希望过一种超越的生活,只是尼采是一个一元论无神论者,他认为人类只有今生这个物质的世界、这个大地(超人是大地的超人,见《查》),所以除了超越今生,人类别无他途。而基督徒是二元论有神论者,除了一个物质的今世,还有一个形而上学的精神世界。而物质的今世,是永远无法超越的,庄子说:“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意思就是宇宙无垠,生命短暂,无论你如何追求,你与无穷大相比,都是毫不足道的,数学里边0除以无穷大,依然等于零。所以,基督徒不是放弃今生的追求,因为如果如此的话,你不可能见到这么多基督徒,积极活跃在人类生活的几乎任何方面,或者办学、或者从医、或者从事慈善、或者研究科学,等等,而只是他们认为今生的一切,无论多么庞大、恢弘、炫目,都没有耶稣向我们承诺的那样一个无限神秘、无限美好、无限光明、真正自由的世界更有价值。


所以,基督徒不像佛教徒,专注于来世的轮回和好的报应,而是尽其努力过好今生,做到真正像基督要求的那样,爱自己、爱别人甚至爱你的敌人。(所以当王怡痛骂习近平时,我觉得是偏离了基督的信条。)因为爱就是神,就是真理,不通过爱,不通过真理,无法到达天国、即完全的自由、摆脱人不可避免腐朽的肉体而进入完满世界。


当然,也许有人要说。说得容易,能做到吗?真心爱别人已经不容易,何况爱敌人?这确实是困扰大多数基督徒的问题(包括我),这也是考验信仰的真实性的一个核心问题。


如果说,尼采和基督信仰的终极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人类的完全自由,一个是此生物质世界的自由,一个是超越肉体的精神世界的自由,那么他们只是采取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法。很多时候,我认为他们并不是不可调和的,甚至是殊途同归的。只是,尼采太过于自负了,他自称敌基督,就是自比基督,而基督即上帝。不过,他的这种自负的出发点,如果我们完全相信他的话,是因为一个同样的目的。上帝造人而爱人,尼采也说他爱人类。试想,世界上凡人都可以爱人,但是他们只能爱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甚至亲戚朋友,要爱全人类,除了全能全知的上帝,谁有这么大的精力和情怀去做到呢?


所以 ,尼采最后郁郁而终,但是他的思想不朽。


欧阳京敬上

Recent Posts

See All
致独立中文笔会马建会长

马建兄言之有理。 东方文化里,基本没有自由的概念。或者说,没有自由的正面概念,而是负面的概念。例如《孔雀东南飞》里,“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两个自由,均是贬义。 而中国印度文化,基本上是东方文化的代表。东方文化强调人顺应自然,而自然世界中,我们看到秩序、看到...

 
 
 
与独立中文笔会笔友谈六四“屠杀”

ZY兄、LH兄、ZL兄: 谈绝对数量,你们不拿六四和广岛长崎比,说是战时与和平时不能比;谈相对比例,你们又不拿六四和肯特大学比。所以,我有点无所适从。 但是我们还是来仔细把它们分析一下吧。 广岛长崎是什么情况下做出决定的?美军太平洋作战总部里,司令官、参谋们,坐在安静的、和...

 
 
 

Comentários


Post: Blog2 Post

©2022 by Train of thoughts.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