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关于乡愁答蔡楚兄

  • Writer: ChocBrxwnie :3
    ChocBrxwnie :3
  • Jun 20, 2024
  • 4 min read

按:诗人蔡楚是独立中文笔会会长,德高望重。这是我与他笔谈的一封信。写完觉得可存档,以备他日复观。


蔡楚兄:


多谢拨冗阅读我的文章,并分享共鸣题材。我们在不同的半球,此时真有点“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味道。


我已经有半年没有怎么上推特了。那一年因为铁链女的原因,想获取信息,我开始频繁使用推特,并认识了向莉女士,然后经她介绍,加入了笔会。再得结识陈竹奇、杨子立、张裕、李海等各位师友,真是机缘巧合。


最近又用开始用一点推特,都是因为自五月初一个偶然的事情,即关于海外民运魏京生先生的事情,我从那里出发,讨论海外民运、中国政府、尼采哲学、最后自然而然谈到了六四。


关于六四,我写了几篇与胡平老师、苏晓康先生商榷的文字,未知深浅,所以发到推特上看看效果。当然,在那里效果不怎么样,只是在笔会引起了激烈的讨论。如今虽然这个讨论已经结束,但余波尚在。只是我有其他事情不能继续而已。


然后,才看到蔡兄和竹奇兄优美的文字,想起自己也曾经以写出最优美的散文为目标而写作,所以心有戚戚,不惜回复二位师友打扰讨教。


蔡兄说我的文字里体现出一种“不心安”,并引用苏东坡的文字 “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文字来共勉。说实在的,此话也是我以前常常惦记的。只是很多时候,触景生情,例如遛狗时看到夕阳无限,便不由得想起名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想起自己以前做的一个散文网站 ,便是用“日暮乡关何处”为题。


出国16年,祖国已经沧海桑田,但每次回去都是没法久待。因为已经不习惯嘈杂拥挤的地方,澳大利亚地广人稀,安静得只有鸟鸣。安静之处好读书,读书便要思考。作为远离故土的中国人思考何物?当然不免思乡。


思乡是一种优美的情怀。其中最美的莫过于余光中先生的诗《乡愁》:


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哀而不伤,仿佛让人心浮于淡淡的月光之上。


还有现在最出名的大提琴家马友友的启蒙老师、音乐家马思聪的小提琴作品《思乡曲》,这个伤感异常、柔肠百结的曲子如果给于右任先生的诗配乐,可以说是绝佳: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

只有痛哭。


天苍苍,野茫茫,

山之上,国有殇


当然,最宏大辉煌的乡愁音乐,当然是德沃夏克旅美时的作品: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时而典雅秀丽、时而热情奔放、时而静谧沉思、时而激昂高歌,尤其是其中最著名的思乡主题,我认为可以用来给诗经中这一首来配乐:


谁谓河广?

一苇杭之。

谁谓宋远?

跂予望之。



乡愁几乎是每一个去国离乡的人都会有的,不等于不心安。说实话,美国、澳大利亚比起中国来,各方面都好不知多少,但是“梁园虽好,终是他乡”这种感觉是正常不过的。苏子在中国大陆还好,无非可“把杭州做汴州”。我们呢,因为对故土经济环境、政治环境、自然环境的不满意,远走高飞,几十年后,物是人非,子女都在异国长大,自己也言语思想迥异,习惯风俗大变,观念心态也不同往日,再要回国定居,基本不可能了。



而诗人哲学家海德格尔在解释荷尔德林的诗句“去兮情怀忧伤,安居之灵不复与本源为邻。”时这样说:



“……接近故乡就是接近万乐之源(接近极乐)。故乡最玄奥、最美丽之处恰恰在于这种对本源的接近,绝非其他。所以,惟有在故乡才可亲近本源,这乃是命中注定的。正因为如此,那些被迫舍弃与本源的接近而离开故乡的人,总是感到那么惆怅悔恨。既然故乡的本质在于她接近极乐,那么还乡又意味着什么呢?



还乡就是返回与本源的亲近。但是,惟有这样的人方可还乡,他早已而且许久以来一直在他乡流浪,备尝漫游的艰辛,现在又归根本。因为他在异乡异地已经领悟到求索之物的本性,因而还乡时得以有足够丰富的阅历。


……

诗人的天职是还乡,还乡使故土成为亲近本源之处。”




不管我们赞同海德格尔多少,我不得不说,正是这种欲“还乡”却不能还,才造成了思乡之情,否则,一张机票便可以搞定的事情,有什么好“愁”的呢?


正如蔡兄的好句:

客心仍在楚

犹似少年时


也正如我自小背得的苏格兰诗人伯恩斯(Robert Burns)的名句:


My heart's in the Highlands, my heart is not here,

My heart's in the Highlands, a-chasing the deer;

Chasing the wild-deer, and following the roe,

My heart's in the Highlands, wherever I go.


Farewell to the Highlands, farewell to the North,

The birth-place of Valour, the country of Worth ;

Wherever I wander, wherever I rove,

The hills of the Highlands for ever I love.


那次去新西兰,在但尼丁Dunedin,看到诗人伯恩斯的铜像。岛国新西兰做为当时清教徒实践乌托邦理想的外邦异域,让很多人从苏格兰移民来定居,其中第一批人里,就有诗人的侄子。甚至当时的大哲学家斯宾塞都详细列了一个清单,详述移民新西兰的好处,几乎成行。


可无论我们走到哪里,身体在他乡,灵魂却总是思念故土:


忆年少,

怀旧音,

却琴抛书泪沾衿,


身自飘零,

客心何处?

我思潇湘君思蜀。


我不善诗词,拼凑两句算是对兄台烦劳为文的应和。


另外, 我为王怡生日(61)写了一篇文字,一谈王怡蒋蓉,二谈成都,三谈祖国,请兄台不吝斧正。


https://icpcblog.net/?p=10751 《因王怡生日,回复马青君诗文》


祝好!


欧阳京敬上

 
 
 

Comentários


Post: Blog2 Post

©2022 by Train of thoughts.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