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纯粹欢乐的莫扎特
- ChocBrxwnie :3
- Mar 8, 2022
- 3 min read
Updated: Apr 24, 2022

欢乐大多夹杂着欲望,而欲望一旦得到满足,便是无尽的空虚和无聊。
唯有莫扎特的音乐,是不含任何欲念、烦忧、芜杂的纯粹欢乐。
车旅劳顿的童年、事业艰难難、中年陆续丧子、因挥霍无度而穷困潦倒、35岁便天妒而亡、死后葬入乱坟岗的莫扎特比任何音乐家都有更多悲伤的理由,但是在他的音乐里,我们却很难听到伤感,受莫扎特影响最大的冷峻的贝多芬,其人生比起莫扎特的不幸来,如同天壤,然而在莫扎特的音乐里,却没有贝多芬那种所谓的悲怆和搏击,而只有纯粹的欢乐:俏皮活泼的谈笑、机灵敏锐的舞蹈和沁人心脾的歌唱。
最近,我也熬过了十分困难的一年。开车上班的日子终于过去了。因为一面开车,一面思考问题的坏习惯,我一年之内连闯了三个红灯,12分扣掉了9分,罚款一千多刀。从此开车战战兢兢,汗不敢出。再违章的话,罚款都是小事,分扣完了就不能开车了。上班的确没有乐趣可言。
现在重新回到City工作,又找回了从前的感觉。每日开车几分钟,再坐火车半个小时去上班。不用战战兢兢地开车,最重要的是,终于可以戴上耳机,重听莫扎特。
可以说,如果一个人没有真正静心品味过莫扎特的音乐,那么他就不能说尝过人生真正的欢愉。
对于我而言,莫扎特的意大利歌剧可以说是无可替代的至宝,但是他的钢琴作品,更是我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心爱之物。
莫扎特9岁时候创作的第一部钢琴奏鸣曲作品,是他和姐姐四手联弹。简直让人无法想象这是9岁孩子的作品。作品KV19d的独特,不在技巧,也不在结构,而在于那股从儿童心灵深处自然流出的欢乐,游戏的欢乐、调皮的欢乐。每次听这首简短的曲子,我脑海都会浮现出BBC纪录片中莫扎特和姐姐南拉穿着与年龄不是很相符的绅士淑女服装,端坐在钢琴前,互相呼应、默契地一起弹奏这首奠定莫扎特一生音乐风格的曲子。
莫扎特第一首钢琴协奏曲则写于11岁,F大调第一协奏曲,作品编号KV37,这首曲子带着KV19d浓浓的影子,但是毕竟是一部协奏曲。其作为背景甚至主旋律的管弦乐合奏简直喧宾夺主,成为世界音乐史上的不朽片段。当让人喜不自禁的钢琴独奏从这个让人无法释怀的片段之中显出之时,那种难以言传的欢乐油然而生,一切世俗羁绊与烦恼,在它面前顿时显得可怜可笑。
今天,我聆听的则是他钢琴作品里很独特的D大调Rondo,中文翻译回旋曲,作品编号KV382。此作品之所以独特,是因为这个曲子既不是独奏的奏鸣曲,又不是协奏曲,而是有管弦乐队伴奏的奏鸣曲。这个曲子很适合做轻松晚会,例如舞会之类的背景音乐。开篇的管弦乐合奏,旋律的轻巧和愉悦,场景生动,让坐在我对面谈笑风生的棕发美女和黑发美女顿时大为逊色,形同皮囊。
难怪电影《莫扎特》中,宫廷音乐家萨列里听过莫扎特的作品后,悲愤得无以复加,竟然诅咒上帝,诅咒神的偏心,把如此绚烂夺目的音乐才华,赐给了一个放浪形骸的无知少年。他甚至把十字架扔进壁炉,试图与这不公的上帝决裂。可是,人如何能与欢乐决裂呢?在欢乐、希望、爱与和平这四个神的本质属性里,欢乐排在第一,因为人就是为了欢乐而被创造,繁衍。
纯粹的、毫无杂念的欢乐,除了在莫扎特的音乐中,几乎无迹可寻。所以,谁能说莫扎特不是神的使者---为人间带来美,暂留短短35个春秋而重返天国的天使呢?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