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霍金《大设计》读书笔记 之四--多重历史

  • Writer: ChocBrxwnie :3
    ChocBrxwnie :3
  • Mar 4, 2022
  • 2 min read

  咏史词里,我最爱纳兰性德的《江城子》:   “湿云全压数峰低,影凄迷,望中疑。非雾非烟,神女欲来时。若问生涯原是梦,除梦里,没人知。”   人类历史的真相无人可知,而宇宙的历史同样扑簌迷离。   从牛顿经典理论出发,科学决定论者拉普拉斯认为未来的一切均可从现在推出,只要我们掌握足够的现状信息。同样,如果你有一切关于现在的信息,你也可以逆向推导出千真万确的历史,无论它是痛苦的还是让人喜悦的。   然而,量子理论让这两种想法都成为不可能。   费伊曼在解释著名的杨氏双缝干涉时说,粒子从A到B有无数条可能路径,到底选择了哪一条路径从A到达B,完全是各种可能路径叠加之后的结果,这种解释与实验结果非常相符。这就是说,任何一个粒子,它的历史是不确定的。我们的任何观测结论,都是无数种可能的最后叠加之形成。   不仅仅如此,由于任何观测都会影响粒子的现在状态,所以所谓的客观存在也是虚无缥缈的。   例如,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如果你增加一个光探测设备,探测当粒子从A到B,到底经过了双缝中的那一条。实验结果表明,双缝干涉成像结果大大地不同了。这明确表明,由于光的作用,观测对粒子状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更让人绝望的是,这种影响,不仅仅影响被观察的粒子“现在”的状态,而且它还影响粒子过去的状态--也就是历史。这虽然不可思议,但是却是所谓的“延迟选择”实验千真万确的结论。   例如,在这个基础之上,有人想象对几十亿光年外的类星体发出的光做双缝干涉实验,尽管目前技术还达不到这个实验的要求,但是理论上是完全可行。这种光产生于几十亿年前,经过各个星系的重力聚焦,最后到达地球。如果我们检查它通过双缝后的干涉成像,并将它与添加了“延迟选择”实验选项的成像结果进行比较,按照普通干涉成像实验与原理,这理当也会得到同样的结论。可是要知道,几十亿光前发出光,到底选择哪条路径到达地球,居然要受到现在的观测实验的影响。这种理论不是对经典历史观的完全颠覆又是什么?   如果纳兰性德也懂量子理论,那么他不但要感慨历史的“影凄迷,望中疑”,也许还要感慨,历史真相到底如何,不但每个人的观测结果都会不一样,而且每个人的观测,也许都实际上改变了历史,就如黑泽明的电影《罗生门》。   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Recent Posts

See All
耶鲁大学课程《欧洲文明1648-1945》 第十二课 19世纪城市

十九世纪的城市增长和城市化 十九世纪见证了非凡的城市增长和城市化,两者有明显的区别。城市增长指的是城市人口的增加,而城市化则是指生活在城市地区的人口比例的增加。 城市地区的阶级隔离地理 十九世纪的城市增长和城市化导致了日益加剧的阶级隔离地理,城市中显示出繁荣的西部与较不繁荣...

 
 
 
克尔凯郭尔

像马克思一样,克尔凯郭尔的哲学也是对黑格尔综合体系的反应。黑格尔认为,哲学在他建立起终极目的或理解了人类生命的终极目标之后,基本上已经完成了使命。黑格尔的百科全书式体系似乎是哲学的终结,前提是你接受他的论点。而克尔凯郭尔讨厌黑格尔体系中的一切。他讨厌它自鸣得意的确定性,讨厌...

 
 
 
马克思与基督教

马克思对十九世纪哲学做出了最重大的贡献。马克思的目的不是综合雅典和耶路撒冷传统,而是综合并统一不同哲学趋势中的分散元素。其中最重要的是将来自休谟和亚当·斯密的英国怀疑主义、经验主义的政治经济学传统与黑格尔将人类历史解释为一系列渐进发展的理想主义传统结合,并把它们与第三种元素...

 
 
 

コメント


Post: Blog2 Post

©2022 by Train of thoughts.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