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常数与信仰
- ChocBrxwnie :3
- Mar 6, 2022
- 3 min read
概要:信仰光速不变,和信仰神的永恒,区别何在? 没有物理常数,几乎科学界的所有理论都要崩溃。 但是,物理常数是不是真的就是一直存在着、将一直存在下去永恒的“常”数呢? 显然,从科学自身的角度来说,这都是不可能的。例如根据最合理的宇宙起源假说,宇宙大爆炸之初,现代科学的两大理论基础之一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就肯定是无效的;另一个基础量子论也不适用。因为在一个温度无限高、密度无限大、体积无限小的绝对零点(宇宙开始瞬间),一切都无法用数学来推理、用思维来想象。 宇宙结束之时又会如何?假如宇宙坍塌缩小到一个大黑洞,类似于宇宙之初的“零”点,显然同前者一样。 或者宇宙没不收缩,就这么一直膨胀下去,在量子理论预测下,物质将源源不断生出,而随着在物质守恒定律,反物质也结伴生成,并进入黑洞,让所有黑洞维持整体上均衡,即便如此,宇宙还是会越来越稀薄。按熵理论,最后宇宙难免成热死寂。热死寂状态下,没有星星,没有月亮,没有光,没有运动,更没有人类。 一个东西存在,但是没有任何人去感知它的存在,或者去得益于他的存在。这种存在等于绝对的虚空,极度的绝望,赤裸裸的毫无意义。对于人类而言,(尽管那时已经没有人类,但是也许总有一直能通过努力存在到这个灭绝边缘的族群),这可以说是难以言传的悲伤和痛苦,因为一切都将消失,白天、黑夜、星光、草木、河流、海洋、蓝天、纷纷寂灭,剩下的无可感知的永恒的死亡与黑暗。 很多人不敢相信这个科学的预言,毕竟一切预言都只是预言,无论你的依据和逻辑多么强大和坚实,他们都会说,未来是无法预测的。就目前而言,让我们享受光速常量、普朗克常量、引力常量等这些貌似永恒不变的东西所带给我们的一切。对于人短暂的一生而言,这些东西就是我们存在的价值。至于他们的绝对性和永恒性,还是留给那些杞人忧天的哲学家去自寻烦恼吧。 然而哲学家并不愿意自寻烦恼,因为人类永恒不变的好奇心,驱使着他们思考与实验。或者说理性总是追求毫无制约的想象。 “认真生活,好像你明天就会死去,永不放弃学习,好像你会一直活着。” 从某种角度而言,人是一直活下去的。来自父母的一个细胞,不断长大,最后脱体母体,独自生存,成熟后继续进行这种“细胞分裂”......子子孙孙,无穷无尽,直到宇宙死亡来临,物理常数消失...... 到底有没有绝对永恒的事物是第一个问题,对人类而言,最重要更有意义的问题是接下来的第二个,如果这样的事物存在,我们是否能够接近它并分享它的永恒性?如果存在但是与人类无关,存在不存在有什么区别?或者说活着和死去有什么区别? 这就好比秦始皇求长生不老之药,人人都想要,你不去做,只是你的无奈和屈服。 哲学家就不愿轻易屈服,所以他们像探险家一样探索。 唯一的区别是,探险家探索存在之物,而哲学家探索不存在之物。 既然不存在,探索的意思何在?因为存在比不存在更值得忧虑。因为一切存在,都不免引向一个问题:它为什么存在?以及存在之前是什么?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研究了无数物种,断言物种的进化,然而他还是无法确定的过渡物种和本源物种,只好以假设和猜想做结论。这是自然学家的态度,但不是哲学家的正确态度,哲学家需要确定无疑的东西。 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然而"我在"不过白驹过隙,而“不存在”则是确定无疑的、永远的、毫不动摇的。 基督教哲学家理论中,上帝则是确定无疑的、永远的、毫不动摇的。但是如果上帝存在,但是与人类无关,其存在有和意义?所以有最后基督徒与其联合为一的理论。 宇宙常量以及建立在宇宙常量上的系统脆弱不堪,倾向于自我毁灭(相对论在因为相对论而被发现的黑洞里边就是失效的),而作用于基督徒精神和生活世界的上帝却在逻辑上完美无缺、生命力十足。 信仰光速不变,和信仰神的永恒,区别何在?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