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极简主义是一种信仰

  • Writer: ChocBrxwnie :3
    ChocBrxwnie :3
  • Mar 5, 2022
  • 4 min read

越来越多的人极力推崇极简生活方式,因为索求越少,我们就越无愧。


正如泰戈尔《飞鸟集》所写:“渺小的草叶无愧于它所生长的伟大世界。”


极简主义,就是要向世界谋取最简单的东西。衣食住行,够用就好。


他们奉行的一条生活原则是:如果不绝对需要的东西,就不买。


例如,我最近喜欢上了黑胶唱片,朋友帮忙弄了一个天龙唱机,可是没有唱机放大器。于是我做了一个简单到极致的“唱放”(如题图),电路是按互联网公开的标准频响曲线RIAA设计的,日本有人做这个印刷电路板卖。但印刷电路板制作污染环境,我不需要它也可以做好,而且音响技术里,手工搭棚走线(不要电路板的电路)声音更好。


less is more—-少就是多。


这世界上有两种生活态度:一种认为,生命有限,要抓紧时间享受最好的,省吃俭用是愚蠢的,因为命运无常,谁知道哪天两脚一伸归西了,岂不是白白节俭了?


从古希腊的依壁鸠鲁开始,享乐主义就一直是很大一部分人的主张。所以,《一生必看的1000部电影》、《一生必看的1000本书》,一千个地方、一千首歌,此类书籍或者文章,曾一度流行。


另一种生活态度则反之。同样因为生命短暂,追求一千这个、一千那个,归根结底与无限的宇宙相比,不过沧海一粟。庄子的《逍遥游》就是这种态度的代表:“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无非是说无论你如何追求,你的一生与时间长河、你的所知与浩瀚宇宙相比,都是微不足道的。多读几本书、多看几部电影,都也是与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既然如此,何苦为难自己?不如进入无牵无挂的逍遥。


虽然有人说,不断的追求带来烦恼,但也带来乐趣,努力成功的喜悦难以用语言描述。


可是,“逍遥游”不代表不再努力、不再追求。而是追求一种完全“无凭借”的境界。这种努力追求,也可以带来创新、带来成功,带来截然不同的喜悦。


例如,我的汽车需要一套控制电路,以合法地控制车顶的led灯条。最简单的,当然是买个套件:两路开关、继电器、电线。然而,我家里有些剩的电线,也有一些修车多余的继电器、还有一个单通开关。按理,想要车灯有手动和自动两种开法,没有两路开关是不行的。但是,通过现成单通开关和两路继电器,合理的设计就可以达到双通的效果。而且,控制方式和车内走线还要简单很多。


当然,也许你要说,去买多简单,节约多少时间,何必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这几十刀的东西上?


那么,请让我给你讲个故事。哈佛大学的教授 Henri Nouwen,为了帮助一个不能说话、生活不能自理的年轻人、他的朋友Adam,在事业的最高峰,他放弃课堂,去全身心照顾Adam的饮食起居,给他喂饭、帮他洗澡、帮他穿衣….


朋友问他,难道你不能继续当教授,然后花钱请人照顾他吗?意思是,那样度过的时间不是更有价值吗?


Henri回答说,你不要以为我照顾他,是他得到了好处,其实恰恰相反,得到好处的是我。在照顾他的这些天里,我的耐心培养、我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对成功的理解,都让我受益匪浅。他说:“让我们成为人的,不是我们的意识,而是我们的心;不是我们思考的能力,而是爱的能力。”


这些事情,归根结底,在于我们对价值的判断。如果自己动手可以带来快乐,例如发现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的快乐,甚至少制造了垃圾、保护了环境的快乐。等等,这种快乐,就代表你的价值取向。


有些人的价值取向,是以为占有的越多、经历的越多,人生便越“值”。极简主义者则认为,索取越少,对世界奉献越大,人生便越有价值。


那么又怎么样呢?你认为这样有价值,所以你快乐,他认为那样有价值,所以他也快乐。归根结底,生命都是追求快乐罢了。


有些人认为,基督徒愿意忍受今生的苦难,以换来永生。比如这个哈佛大学的教授Henri,他就是一个基督徒,别人也许认为,他这样挑起人所不愿或不屑挑起的担子,是为了天国无上的补偿。


但是,这是对基督信仰彻头彻尾的误解。永生是任何人都渴望的,基督徒如此,非基督徒也如此。但是,没有今生的喜乐和平安,就不是真正的基督徒,只能把他归为苦行者或者隐修士。



古罗马皇帝哲学家马可.奥列留在《马上沉思录》里写到:“有多少人在享受赫赫威名之后被人遗忘了,又有多少人在称颂别人的威名之后亦与世长辞。”肉体死亡对一切人都是公平的,只有灵魂不一样。圣经说,人若赚得全世界,却赔上自己的魂生命,又有什么益处?


所谓魂生命,就是有别于动物的生命。动物没有灵魂,饱暖和生育就是它们生命的全部,吃的东西更多、住的窝更暖和、生的后代更多而强,是本能的追求。人作为高等动物,当然也有此本能。但是作为万物之灵,真正的人可以突破本能,以灵魂的高度来生活,这是我们与畜生的根本区别。


如果占有越多越好便越高兴,只能说那是动物一样的快乐。往赚得全世界走近一步,就是朝灵魂死亡靠近一步。如果灵魂死亡,你的豪宅不过就是你的棺材。


有人也许要说,极简,那你应该什么都不要才对,房子、车子、甚至衣物。没有这些你也可以活着。否则你还是拥有,比起占有很多东西的人来,也无非五十步笑百步罢了。


耶稣的表兄、预言者约翰,就是穿骆驼毛、吃蝗虫野蜜生活的。然而耶稣并不如此,作为木匠,他以做日常生活所需要的家具为生,打渔、耕种甚至贸易,他都不反对。因为基督徒的生活,需要有享受和喜乐。如耶稣在婚礼上“酿造”美酒,与稅吏撒该宴饮等等。但仅此而已,他没有多余的东西,更没有无止尽的追求。


这种极简主义的生活方式,就是一个基督徒的生活方式。热爱这种生活方式,才能顺理成章地成为一个一无挂虑、坦然无惧、真正自由的基督徒。




2018年8月15日深夜

于佛蒙特

Recent Posts

See All
耶鲁大学课程《欧洲文明1648-1945》 第十二课 19世纪城市

十九世纪的城市增长和城市化 十九世纪见证了非凡的城市增长和城市化,两者有明显的区别。城市增长指的是城市人口的增加,而城市化则是指生活在城市地区的人口比例的增加。 城市地区的阶级隔离地理 十九世纪的城市增长和城市化导致了日益加剧的阶级隔离地理,城市中显示出繁荣的西部与较不繁荣...

 
 
 
克尔凯郭尔

像马克思一样,克尔凯郭尔的哲学也是对黑格尔综合体系的反应。黑格尔认为,哲学在他建立起终极目的或理解了人类生命的终极目标之后,基本上已经完成了使命。黑格尔的百科全书式体系似乎是哲学的终结,前提是你接受他的论点。而克尔凯郭尔讨厌黑格尔体系中的一切。他讨厌它自鸣得意的确定性,讨厌...

 
 
 
马克思与基督教

马克思对十九世纪哲学做出了最重大的贡献。马克思的目的不是综合雅典和耶路撒冷传统,而是综合并统一不同哲学趋势中的分散元素。其中最重要的是将来自休谟和亚当·斯密的英国怀疑主义、经验主义的政治经济学传统与黑格尔将人类历史解释为一系列渐进发展的理想主义传统结合,并把它们与第三种元素...

 
 
 

Comments


Post: Blog2 Post

©2022 by Train of thoughts.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